上海是一座滨水城市,然而黄浦江两岸的城市开发总是晚于内陆。清末老城厢虽离江不远,却把绵长的岸线划给了租界区。民国期间,随着水路对工业和商贸发展重要作用的彰显,黄浦江的两岸林立起码头、船厂、仓库和工厂。一时间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码头忙碌的工人、商人、政府官员的身影,打造着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繁华景象。而这一切似乎都与市民生活毫不相关。直到1990年代浦东大开发,黄浦江真正变成一条城中之河。除了外滩和陆家嘴,沿着黄浦江从北往南,杨浦滨江、虹口滨江、黄浦滨江、徐汇滨江依然是以工业为主,称之为。2000年起,黄浦江两岸工厂企业逐渐搬迁和功能置换,规划正在以城市针灸的方式重新打造黄浦江母亲河的全新角色。
时光到了2017年底,上海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正式宣告贯通,市民们可以到江边散步和参加丰富的人文、体育、艺术活动。多个大型功能区域的战略规划让滨江环境大变样,从早年的陆家嘴、后世博片区、北外滩航运片区,到近几年火爆的西岸传媒港片区。近年来黄浦江两岸谋求从传统的生产性岸线向以生态、文化为主要功能的生活性岸线转变,黄浦江滨江区域终于逐渐成为绿色、生态、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该项目属于区域综合开发项目,项目由众多开发主体、设计主体、建设主体,共同协作,建设而成的多业态、多公共及市政设施的集群。其中包含新建建筑、改建建筑、历史保护更新建筑。未来将是集现代传媒、演艺娱乐、文化休闲、商务旅游为一体的高端影视制作和现代传媒产业聚集区。
规划地上面积约60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46.5万平方米,每一栋建筑都不是孤立、独立存在,而是区域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这样的区域综合开发项目和以往的城市建设有很大的不同,正是中国城市开发由增量式快速建设,往存量式精致开发转型的样本。很多问题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探索性。
为了揭秘这样一个复杂的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解题过程。在传媒港即将竣工之时,我们对项目设计总控负责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定进行了专访。
(采访人)江波:西岸传媒港这样的项目称为“区域综合开发”,具体是什么含义?
李定:未来上海将以卓越全球城市为目标,在发展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城市更新成为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主题,城市空间的品质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关注的重点。区域综合开发是保障重点地区开发品质的有效方式。虹桥高铁核心区、世博B片区央企总部基地、西岸传媒港、世博文化公园等项目都是区域综合开发典型实践。开放、共享、集约、绿色、创新是精神内核。特点是连续的地下空间、地面及二层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创造立体化、网格化、系统化的空间形态。这种开发模式下,实现了以区域为整体的城市景观、开放连续的城市空间、统筹考虑的统一交通系统、统一绿化系统、统一区域智能化系统、统一能源中心、统一人防系统、统一的夜景灯光、标识系统、市政配套设施,区域环境和空间资源形成合力,使定位和形象更加鲜明。建设和运营,集约、高效、绿色。
江波:传媒港乃至其他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中,都出现了“设计总控”这个角色,设计总控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李定:设计总控是实现城市区域整体开发、落地城市设计的成功方法,是“概念创新”,也是“实操”的技术体系升级。它需要在政府规划及相关部门支持下,在主要开发建设单位支持下,全程协同开展。主要工作为:1、集各方智慧,编制区域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是综合各专业条线,经由政府主管部门及开发建设单位反复协调,确认。2、编制各专业、各专项总体设计导则。作为下一步指导各单位设计的依据。该导则主要控制要点需编入控规附加图则或附件。3、基于总体设计导则,对各单项设计进行全面指导、审核和协调。各专业专项导则的内容很多,包含:总体规划、建筑、消防、人防、交通、景观、防汛、应急防灾、商业、物业等共二十余项。执行导则是很漫长的,细碎的。(比如海绵城市的执行,要求控制径流系数,我们会去审核现场的透水铺装的执行情况。)
江波:在常规项目中没有“总控”这个职能,在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中“总控”是怎么产生的?
李定:上海市可以算作区域开发的项目最初从虹口北外滩开始(由我同事庞均薇负责设计),只是虹口的项目地块被切成一块一块的,当时没有“总控”的概念。大家做单体,拿一块是一块,一点点切香肠切过去的。没有从源头上做城市设计、总体导则,再指导单项设计。2011年,我开始介入后世博开发建设。世博B片区是上海第一例小地块出让,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特点就是地面用地分成小块,地下室整合成为整体,市政道路下空间一体开发。这种模式在当时各方面都认为很具挑战,开发企业都是央企,如果各地块各行其事,整个项目将成一盘散沙,难以达成统一目标。在世博领导层支持下,我们担当世博B区设计总控。在市规划局的各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区域城市设计的国际竞赛。设计总控团队整合各方智慧,编制了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导则。在此基础上,对各央企单项设计进行指导、协调。关于“设计总控”角色工作的内涵、职责、界面、成果,当时世博领导层有很清晰的认识和要求。受其领导、与其合作,也是我们设计总控团队的幸运。
编制总体方案并通过各方审批,是设计总控的第一步。编制总体设计导则才是设计总控的核心工作。总体设计导则是区域综合开发的“游戏规则”。导则规定了地上、地下的交通系统。地下的结构体系、标高,控制标准。统一的能源系统、统一的绿化系统等等,导则也框定了建筑位置、技术措施、贴线率、窗墙比、建筑风格等。根据不同的专业条线,导则分为规划建筑导则、结构导则、机电导则、消防导则、交通导则、景观导则、夜景灯光导则、绿色节能导则等。设计总控工作对世博B区央企总部基地的建设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各方协同的效率高,建设速度快。2015年基本全部竣工,QY千亿球友会app基本达到建设方目标。
当然,在建成后评估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小街坊、高密度、高贴线率的窄路密坊模式其初衷是创造开放共享,以人为本体现城市活力的公共城市共享空间。但高贴线率的同时强调其开放、共享要求。结果未达理想。另外,产权、设计、建设、运维界面均依照用地划分。在规划设计层面虽达到物理空间的开放统一,但在运维管理上仍产生人为边界,未达到开放、共享统一管理的初衷。
李定:最大的特点是在城市层面实现以人为本,空间开放共享。在区域综合开发模式下,保持产权、设计、施工、运维界面已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达到了使区域地下空间、地上空间、总体交通系统、能源系统、绿化景观系统、人防系统完整统一。
在众多开发主体参与的情况下,这种大区域的一体化建设,全区域开放共享,在上海也是不多的。具体特点和亮点还有很多,例如,项目中地下B2、B3有内部道路与城市市政交通道路形成一体化交通系统。B1层还有由西向东,从云锦路直达滨江的商业人流动线M),贯通所有的地块及市政道路形成超大平台,跨越龙腾大道直达江边;为市民提供了亲切、开放、共享的城市空间;平台上的绿化也是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众多使地上地下融合为一体的U-CORE,是将垂直交通、消防、引导、采光通风集中的节点枢纽。
西岸传媒港采取地上、地下土地分别出让。地权和房权以正负零为界面进行水平切分。地下基本属于西岸集团,地上分别为梦中心、腾讯、湖南卫视等众多开发商。这种模式在国内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幸运的是,西岸集团的众多开发建设业主和市、区两级规划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直接面对挑战,以前瞻性的思维,为实现西岸传媒港创新、集约、高效、开放、共享、绿色、协调、统一的总目标,历经周折而不悔。
由于西岸传媒港开发模式特殊,传媒港公司牵头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担任区域整体总控的角色,地上各个地块内建筑单体分别由梦中心、腾讯、湖南卫视、诺布、央视、游族、华信、世合等分别开发。在这种模式下,区域内有大量的业主团队、设计团队、专项团队、施工团队,相互之间存在大量的协作和对接工作。传媒港项目在规划设计初期,建立了总控协调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形成设计总控团队、各单地块业主代表的组织架构。由传媒港和上海院联合组成的设计总控,负责牵头协调各地块地上设计单位及相邻地块设计单位,并完成本项目范围内未被其他单位覆盖的其他所有设计工作,以及对本项目各专项设计单位的管理工作。通过相互提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最终实现了传媒港区域“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开发理念。
针对区域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工作、设计管理工作、以及后续施工组织配合工作,总控团队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而即使同样是区域综合开发项目,受整体开发模式不同的影响,总控团队具体工作范围、展开模式都是有所不同的。始终不变的是:总控团队需要尽早介入,总控工作需要全过程展开,总控工作的成果需要后期评估。总控团队是管理团队,更是设计团队,保证区域综合开发项目最初的初心、理念是工作的基本原则。
西岸所在的徐汇区一直都是比较小资,有情怀。格调不到、腔调不到,她不要,不会妥协。
经过多轮的国际方案征集,许多有价值的概念被吸收到整体方案中。其中大平台和地下环路是比较有特点的。地下环路把多个街坊连在一起,如果没有环路串起来,交通无法组织。
地下环路,跟龙腾大道,黄石路串起来。这个环在地下2层。地面有一个交通系统,但地下的大环自成系统。地下总共三层,有点闷。所以在环路的节点上还有很多”Urbancore”(城市核),集中布置垂直交通、采光通风、标识引导,也是B2层落客的地下门厅。
难度比较大的还是消防,做了大平台以后对消防登高场地有遮盖。我们编制消防导则期间,正是新消防规范处于试行版的阶段,旧版消规对平台上下消防没有明确要求,而新消规又尚未稳定。除此之外,一般规定消防登高场地在红线%借用城市道路。在和消防主管部门多次沟通、论证和研究后,消防导则中将所有消防相关事项均规定好。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进行协调,内部的道路虽然是市政道路,但和普通城市道路不同,是在区块内,是整体设计、整体施工的。做了平台后,平台下、平台上的消防怎么处理,都需与消防各部门详细沟通论证。最后编入消防导则中,对单项设计严格管控。
江波:我看到开发设计导则的深度很深,几乎接近施工图深度,这个是怎么定义的?
李定:从13年入场到15年做完施工图,也是设计导则在不断编制、修改、对接、更新的过程。设计导则所基于的总体方案,必须是建筑方案,并且要有一定深度,把建筑师该干的都干掉了,包括柱网、货运动线、人车动线。最终施工图完成的时候和导则进行对比,几乎90%能够吻合。整个过程中也一直在同步互动。导则的深度达不到,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做这个工作就失去了意义。编制过程中时间压力很大,一边要推进总体方案,一边要和地块使用方沟通协调,同时和政府各部门进行互动,要各项合规。
这样的项目统筹工作很复杂,界面繁多,例如市政道路就分三部分,路下3米以下属于西岸,路面至路下 -3米是综合管廊。路上及空中属于市政,产权界面、设计界面、施工界面及运维界面都不同,最终费用分摊也相当复杂。直至建设完成,产权关系和管理关系依然有一些矛盾,西岸集团成立一个子公司来专门做这个路。
李定:这个项目有很多商业、公共设施,更加开放。同时这也是个TOD项目,即交通引导的开发项目,必然有更高的可达性。传媒港项目连接11号线龙耀路站,可以从基地内南、中、北轴通向江边,地下也由同样的三条东西商业街联通地铁站与江边片区。整个片区通过多个CORE城市核连接地上及地下三层,最终导流入地铁。
我们在上海做的每一个区域综合开发总控项目,几乎都跟交通,特别是地铁结合在一起。世博B地块通过地下8米宽的通道连接13号线号线号线,虹桥枢纽更加不用赘述。TOD可能是启动区域综合开发项目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总控工作的重点。
区域综合开发与我们国家建设的导向有关,“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
建筑团队:姚昕怡、焦阳、徐其态、车雷、郭云鹏、张路西、宋颖、王晨、王舒啸、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