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反映静安铆足干劲争创一流的生动实践,静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策划《“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静安区部委办局负责人系列访谈》,谈改革、谋发展、促实干,与嘉宾畅谈QY球友会网站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静安“实景画”的收获与愿景。
今年春天,“公园20分钟”成了上海的一个热词,大家都说这背后其实是一座城市的“公园自由”。近年来,静安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着力打造公园城市,让生态空间“量质齐升”,市容景观“增靓变美”。
杜鹃山谷,假山叠瀑,今年,延安中路老成都北路西北角的辅德里公园成为了上海市中心的热门打卡地,在这块城市绿地,你能看到中国山水园林和红色文化的和谐交融。
2022年,区绿化市容局启动公园整体改造,在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了设计方案,力求将公园打造成为一座以红色文化和自然山水为主题的高品质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区绿化市容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社会公开广泛征集园名,在征集的124个园名中选用票数最高的“辅德里公园”作为新园名,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并由社区公园调整为以凸显“二大”红色主题的纪念性专类公园。
在辅德里公园的改造提升中,为满足游客和参观者的如厕需求,在位于大沽路上的公园西北口新建了一座公厕。公厕整体外观设计将园林设计理念贯穿其中,将设施与园内绿化造景融为一体,门廊中还栽有景观绿植,如同一座现代化的中式庭院。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各类适老化适幼化设施一应俱全,被评为2023年度上海“最美厕所”。
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将绿化建设成为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工程”和为民、惠民、亲民的“民心工程”,全面提升绿化管养水平,实现林绿资源“常态优良、形态优美、品态优质”的三优目标,持续打造“绿化生态引领区”,扎实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力把绿化空间变成优美环境,把人民期待变成美好现实,让生态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城市底色。”张西飞表示。
近几年,上海的“美丽街区”建设越来越受到市民群众和众多媒体的关注,静安区委、区政府聚焦民生关切,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的,在市绿化市容局的全程指导下,由区绿化市容局对昌平路(江宁路—武宁南路)进行全要素一体化提升改造。
昌平路“美丽街区”项目按照分段分步实施,目前已完成昌平路东段(江宁路—常德路),昌平路西段(常德路—武宁南路)将在下半年进行提升改造。
在建设过程中,区绿化市容局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全过程践行人民民主,在人大代表向市民群众收集梳理的138条意见中,118条得到了采纳。在建设中,按照“全要素、一体化、做减法”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昌平路原有绿化现状,结合“栾树”大道的特点,打造了一条空中绿色屏障、林下绿地穿行的绿道,并通过将昌平路沿线的小微绿地、带状绿地改造成口袋公园“串珠成链”,形成了上海首条“口袋公园带”,让市民享受到“推窗见绿、转角遇美、出门进园”的最佳体验。
“静安区的‘美丽街区’建设将根据文化底蕴、城区肌理、风貌特色,挖掘街区自身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提升点、线、面的空间视觉效果,创建市容景观亮点、提升区域环境品质,让居民更安居、城区更宜居,市容环境面貌更亮丽。”张西飞介绍说。
据了解,在全市各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静安连续三次排名第一。实现这一成绩的背后,有不断创新的探索。
在源头分类实效巩固良好的基础上,静安区以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为重要切入点,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的“静安模式”。这其中,科技赋能数字化管理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保障。
目前,静安正在试运行的公交报站式智慧收运线路,实现了垃圾收运的定时、定点、高效。此外,全区党政机关、学校、公园已实现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全覆盖,静安寺商圈成功打造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
另外,静安在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同样连续三次获得全市第一。近年来,静安重点围绕“一河一环两高架”的楼宇建筑开展景观照明建设提升,“苏河秀带”和主干道楼宇灯光的夜景格局已基本成形。
同时,区绿化市容局对南京西路节日彩灯进行改造升级,以常德路—陕西北路为样板段打造了“海上星空”主题节日彩灯,融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动态画面渲染氛围,得到了市民游客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张西飞表示,接下来,区绿化市容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力推进“绿化生态引领区”“景观灯光标志区”“环卫管理示范区”“市容环境样板区”建设。
美丽静安,共建共享,区绿化市容局将坚持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绿化市容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静安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区样本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区绿化市容局张西飞:美丽静安,共建共享丨2024静安区部委办局负责人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