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坐等收割”、坐等中学将学生培养好,而是想到先“育苗”,将大学教育资源主动前移到高中,积极发掘高中生的兴趣特长并加以引导,参与高中生全过程培养。
“公交化校车与老年社区公交路线一体化设计”“上海市无障碍出行问题研究”“自行车电子刹车提醒系统的研发与实践探究”“中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这些“高大上”的课题出自曹杨二中、同济二附中的同学们之手。他们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苗圃计划(交通专题)”课题成果,不仅斩获了大奖,所展现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更是令交通专家们振奋。
其实,这些高中生都是自由组队、凭兴趣自主确定选题,并在同济教授指导下开展创新项目研究的。在创新QY球友会网站研究中,教授们不以“结果评价”为导向,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重在让学生体验科研的“全过程”,以此培育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
这些探索都与同济在2011年底就开始探索实施的“苗圃计划”有关。这一计划致力于为中学生搭建培养兴趣、发现自我的平台,让中学生了解大学文化、大学学科专业,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大学教授。
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黄一如教授指出,“苗圃计划”的理念与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谋而合,这也更加坚定了大家继续提升“苗圃计划”的信心与决心。
依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相关精神,从新视角、新高度回望“苗圃计划”,黄一如教授表示,深化改革、打造计划2.0升级版势在必行。为此,学校进一步调整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方案,丰富该计划的内涵。
据介绍,在原“苗圃计划”“走出去、请进来”基础上,“苗圃计划2.0”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努力实现让中学生“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并把“激发兴趣、引导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其核心内容,打造适合中学生的线上学科科普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方向。
为将“苗圃计划2.0”落到实处,同济大学将通过“7个1”,让每所合作苗圃中学形成系统化、个性化、菜单式的培养计划。“7个1”分别是——
按各苗圃中学特色与需求,帮助中学共建至少1个实验室或实践活动室;苗圃中学挂1个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中学实践基地牌;各学院(学科类)推荐至少1名优秀讲座(讲课)教授;组织苗圃中学共同编辑或出版1个(本)面向中学生的学科科普视频或书籍;学院(学科类)组织1个品牌学科活动,如中学生夏令营、中学生邀请赛等;学院(学科)形成1个面向中学教师培训的课程安排;学院(学科)制作1部3至5分钟的介绍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苗圃计划2.0”将对中学生全过程渗透思政教育:大学教授进苗圃中学参与思政教育,在中学开设科普讲座或素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夏令营、学科邀请赛等系列活动中,渗透思政元素。
“苗圃计划2.0”在对每一个苗圃学生进行全过程培育、记录、评价的基础上,符合同济大学培养目标的学生可获结业证书,表现优秀的可获“优秀学员”称号。
原标题:《中学生也可以参与“高大上”项目,同济“苗圃计划2.0”助你圆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