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七十年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我们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实现了突破与创新。从最初以劳动力为主的人工制作,逐渐转向了机械化加工和装配化施工。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再加上智能建造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然而,尽管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当前装配式建筑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标准化设计方法的缺失。当前的装配式设计理念大多仍基于现浇,构件设计的拆分方式缺乏考虑加工、装配的专有技术,一体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需求。这导致同一项目中现浇和预制工法并存,构件形式较为复杂、连接节点复杂、工序繁琐。同时,“唯装配”现象也屡见不鲜,许多设计单位为了拼凑预制率,将一些目前还不适于预制的构件也拆分预制。此外,当前的装配式设计大多只考虑结构装配,未能将建筑、围护、设备、内装等要素协同配套,使得建筑成为半成品,无法达到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另外,政策的扶持落地仍不成熟。建筑产业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装配式建筑仍然保留了传统建造模式的粗放特点。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产业化工人供给不足、构件运输政策未详尽完善、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未形成差异化管理、以及装配式产业链孵化能力欠缺等。尽管各地已在有意识地推进建筑工业化,但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扶持的落地实施,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以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广和应用,推动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政府主导的模式虽然有其优势,但市场反应并不理想,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尤其在当前的装配式项目中,非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装配式项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设计-生产-施工脱节严重,导致建筑信息的传递过程需要进行信息重建,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资源的高效累积。数字化基础薄弱,装配式建造的各环节数据没有打通,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数字化管理水平低,进而也导致智能建造水平低下。
成本问题也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昂的主要部分,虽然预制构件采用了工业化流水生产线生产,但由于标准化设计程度较低,工业化流水生产线很难进行大规模的连续生产。预制构件具有大规模、个性化的离散型制造特点,最终导致了装配式建筑总体成本的上升。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发展路径应着眼于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系统理论。设计理论需要基于全产业链,适应和引领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设计体系必须与工厂加工制作体系、现场施工安装体系相匹配。若为同一企业,企业设计部门、工厂、建造部门应共同商定;若非同一企业,则应由该项目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牵头商定。通过各业务链条的联动,使设计产品达到最符合工厂构件类型产能、最符合构件运输要求、最符合现场安装需求、整体经济性最佳等特点。
除了整体设计理论的系统建构外,设计系统理论还应包括建筑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如围护系统、建筑结构系统、设备及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应充分考虑其节点及当前关键技术,用系统建构的方式表达出其功能、成分及相互关系,将涉及到建筑本体的技术要素与艺术要素整合,构成系统最优化。
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需解决成本问题。通过标准化设计和提高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水平,有望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总体成本。此外,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预制构件的重复利用率,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
在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功能最完善、体最完美的有机整体。从全建筑、全寿命、全协同、全环节、全过程的系统化角度考虑,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应遵循四大标准化设计技术体系,即平面标准化、立面标准化、构件标准化和部品标准化。平面标准化可以实现有限模块的无限生长;立面标准化可以通过色彩和光影的组合实现多样化的功能需求;构件标准化可以实现少规格、多组合,降低边际成本;部品标准化则可以提升现场效率,完善装配式建造产业链一体化协同能力。
装配式建造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具有非常高的适用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全面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实施“全过QY球友会官网程、全方位、全专业”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以中建科技为例,企业内部拥有自己的设计院、技术研究中心、构件厂和施工管理团队,项目立项之初,各相关业务板块人员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参与到项目履约管理工作中。为了应对外部沟通的多方情况,应建立多个分包分供合作伙伴联盟,包括关键单位如设计院和构件厂等,同时适时成立供应链、机电和装饰等公司,不断提升均质履约和完美履约的能力。
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以其完善的性能、完美的整体形态,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正逐渐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全面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树立精益建造理念,推进建造与设计、技术、制造、采购、装配等环节的协同融合,不断提升均质履约、完美履约的能力,以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各种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施工现场的面貌,包括劳务实名制、危大工程监控、建筑施工机器人、智能建造装备等,但仍然未能满足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危、繁、脏、乱”等问题在施工现场依然存在,我们对智能建造及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功能探索及局部功能的融合阶段。然而,一些企业如中建科技、中建海龙、中建科工等在建筑工业化产品创新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他们在常规装配式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工厂预制能力,减少现场人工作业,缩短工期,同时通过高度集成与产业链的协同,对成本控制也更加有效。
在未来,随着工业化产品在市场中的成熟度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高潮。这不仅将推动绿色建造与双碳发展,也将使建筑行业逐步向集约、精细的工业化生产转变。而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如减少材料的使用、缩短工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应用。在我们的社会中,建筑工业化的进程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确实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去攻克。然而,随着装配式设计和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的协同能力也在持续提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入,以及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同时也看到了“双碳”目标和绿色建造理念的不断融合。这些理念和技术的融合,不仅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进程,也为我们建筑业向工业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维护,整个过程都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系统化,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需求,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绿色和可持续性。
益企联科技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施工企业排忧解难,欢迎您选择益企联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官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从想要把文章写优美,告别干巴巴,就读 作文金句,孩子说好词好句都标注不过来,快来买一本试试吧!
将艺术的种子种在山村娃的心田!今晚19:35分,《教育纵深》带您聆听来自马耳山的歌声!
iPhone SE 4定于2025年春季发布: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 换上OLED刘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