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为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以期展现规划师助力基层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工作的探索、方法与成效,启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探讨。
本期刊发文章出自以“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与实践”为主题的2021年《北京规划建设》增刊。系统介绍了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背景、系统性构建思路与主要实施成效,阶段性梳理这一规划师队伍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栏目将陆续在cityif推送,以飨读者。
北京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尝试走在了国内大城市的前列。清华同衡作为清华大学下属的大型综合设计机构,一直将探索前沿的理念、技术并服务于国家治理建设为自己的核心职责,在长期服务北京的规划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地方建设需求也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对于责任规划师这一前沿的工作领域,清华同衡始终投入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其中。
随着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规划工作重心从服务新增建设转向服务城市治理提升工作是大势所趋。在这一目标下,物质空间改造之外的功能提升、服务改善和社区建设重要性日趋突出,多元目标的实现和多方利益的协调都需要在更加公平的过程中得以达成。因此,责任规划师工作不是简单的业务类型拓展,而是一种身份角色和工作方式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无疑体现了未来规划领域的发展方向——更加以需求为导向,并通过多方协商来协同解决城市问题。同衡认为,所有责师工作的参与者都会在分析地方治理需求、探索规划实施策略、开展沟通协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划工作的理解,提升面向未来的工作能力。承担责师工作是一项应对规划变革趋势的长期任务,并且能够与传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形成良好互补。
大型综合设计院具有专业齐全、技术全面、积累深厚的优势,与责师工作综合性强、技术要求全面的特点能有更好的契合;大型综合设计院一般还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资源调配能力,可以为责师的长期跟踪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撑;其项目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综合能力、更好的符合责师工作岗位要求的规划技术人员。
责师工作是对以往编制规划强、实施规划弱,规划成果技术内容强、社会需求响应弱的一种加强方式,是落实规划、提升治理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帮手。责师的工作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更加公平,公众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城市问题得以顺畅解决。为实现这一目标,责师需要协调政府、市场及公众的利益诉求,实际上发挥着沟通各方意见的桥梁作用。责师的工作任务难以划分出清晰的边界,具有工作跨学科、任务广泛、基层协调内容多、沟通联系频繁的特点。
清华同衡虽然也是随着这轮责师工作全面布局开始大规模参与其中,但在局部地区则有着更早的探索尝试。在八年前,清华同衡就受聘为海淀区三山五园地区的责任规划师,开展了协同规划的积极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同衡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大上地地区和清河街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规划工作,具有社会学研究视角的“清河实验”已持续开展多年,取得较大社会反响;同衡较早参与了海淀区的责任规划师实践,在学院路等地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较为良好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为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出台和完善提供了相关经验。
两者工作目的、任务职责、工作方式都有明显差异。规划师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为核心任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编制标准和完成时限;责师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规划目的,从需求调查、意见反馈、实施协调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性服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没有明确任务书的,需要自己去发现和策划;责师工作目前没有清晰的技术要求,以实现工作目的为原则,非常强调结果导向;责师工作不是单一任务,是对一个区域开展长期持续工作,对需求响应的要求很高。与规划师相比,责师对责任片区开展长期、深度、全面的规划相关技术服务,其工作内容更加贴近行政事务,直接服务于行政决策和执行过程,不直接提供规划技术方案。责师必须对自己所服务地区的各类规划编制情况、实施任务、当前问题、居民诉求做到深入了解掌握,才能精准发现问题并提供高质量的建议咨询。从这个角度说,责师的角色有些类似于基层派出所的治安“片警”,基层片警对所负责片区的居民构成、治安情况、矛盾隐患一般都了然于胸,责师对所服务片区的了解也应该达到这一水平。
您在选择服务片区的时候,有哪些主导因素?目前承担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服务片区,有哪些工作差异?院里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清华同衡承担了多个乡镇街道的责师任务,涵盖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地区和生态涵养区。在选择服务片区时主要考虑两点:第一是是否有扎实的工作基础,重点选择同衡近年来开展过规划设计业务的地区,对区域情况较为了解,和当地政府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由于现在责师聘任大多采用双向选择模式,相互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第二是考虑所在片区的核心任务与团队自身的专业特点能够结合,例如东城、西城街道的责师主要由同衡遗产中心的团队承担,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为主要任务的乡镇责师工作更多由同衡园林景观中心和生态城市团队来承担。在确定具体团队时虽然是以自愿为主,但院内也加强了统筹工作,力争为每个片区的责师都配备包括交通、景观、建筑等专业人员的综合性团队。考虑到责师的业务工作特点,还动员了院内外相关的媒体宣传、策划团队来提供必要的支持。特别一提的是,由于责师团队工作与正常的规划设计任务存在差异,院、所两级普遍在产值方面有所倾斜,因此责师工作可以说是由院级层面支持和推动的。
各服务片区的工作确实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性并不完全来自于乡镇和街道的区位和任务特点,也受到政府对责师工作认识的影响,甚至后者因素更突出一些。对责师工作较为重视的乡镇较为容易开展工作,但也存在个别地区对责师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交流互动的情况。
清华同衡承担了数十个街道乡镇的责师任务,工作内容很难用简短文字准确描述,只能按类型简要归纳,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工作。
咨询类工作:为所服务的街道乡镇提供全方位技术咨询,例如对建设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协助开展规划审查,也包括对简单的任务提供技术方案等。
事务性工作:按照政府要求完成需要上传下达的任务,例如填写数据统计报表、汇报文件和文字材料制作、提供现场情况资料等。
项目性工作:有部分责师的工作是结合所承担的规划设计项目一起开展的,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规划设计团队。
平台性工作:搭建协作和交流平台,将社区居民和相关设计团队组织在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例如海淀学院路的城市设计节活动。
综合性工作:对辖区开展现状分析和体检画像,摸排问题,协助社区寻找和策划潜在的改造提升项目,例如海淀区的“种子计划”和通州的小微空间“新芽”项目,清河街道的社区花园网络等。
总体而言,各类自上而下的要求内容各街道乡镇差异不大,但自下而上的工作内容差异非常明显。
对未来责师工作内容的建议:责师的工作职责需要充分立足基层现状,反映基层需求,基层的差异性决定了责师群体工作内容的差异,即“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根据个人体会和观察,目前责师工作成效差异较大,有不少前期较好的工作经验还未能充分被群体所吸收和推广,加强责师相互交流搭建互动平台不失为一种方法,来鼓励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启发。
责师的工作中存有大量模糊地带,需要进一步明确。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基层工作对规划专业性要求并不高,很多街道并不理解如何安排责师工作,甚至将责师作为普通工作人员使用。在基层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同时存在着两种趋向:一种是扩大责师工作内容,事情不分大小不论类型是否相关都安排责师来处理;另一种是将责师提出的专业建议视为增加街道工作难度和负担,不希望项目再“横生枝节“,尽量减少责师的介入。
责师地位和作用需要加强。责师并不具备基层政府所拥有的资源,而开展各项工作需要得到人力物力相应的支持,如果基层政府不认可、不上心,工作难度将明显增加。责师的意见多数情况下并不是项目执行操作的必要环节,可替代性强,话语权较弱,可以说既无权也无责,位置比较尴尬。有些责师即使已经开展一段时间的工作,也并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干,哪些能干,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盲目性。
提三条个人建议。第一,针对目前街道乡镇安排的日常工作与规划专业性关联不强的问题,建议扩大责师服务范围,不仅为街道服务,也为更多的委办局提供咨询。一方面为责师的专业知识找到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体现城市治理是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在特点;第二,改变基层实施工作的评价标准,增加实施绩效的评价权重,使街道乡镇充分意识到责师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专业性的价值,希望未来能够形成某种形式的“战略共同体”;第三,增强责师在各类法定和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适当赋予责师更大的参与权力,但不一定是那种一票否决的权力,否则很容易加大街道和设计机构对责师工作的误解。从先确保关键环节的参与权开始,按照权责匹配的原则来逐步优化责师的工作内容和评价标准。QY球友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