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366-5866

枣庄市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时间:2024-08-30 12:26:34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中国网新山东6月13日讯 6月10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枣庄市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闻发布会,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周伟,枣庄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彦瑞,枣庄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闫长忠,枣庄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市残疾人综合康复中心主任萧飞,枣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新闻发布会发布辞汤国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枣庄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褚苗主持新闻发布会。

  周伟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将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列入2022年度市政府惠民实事及民生福祉提升工程重点工作,快速行动、精准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组织15423人上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系统录入率、岗前培训率均达到100%,扩容提质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顶格推进。将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1月26日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枣庄市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落实“一把手”工程。市人社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各区(市)、高新区全部出台行动方案,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专班)。

  密切横向协同,坚持一体推进。健全部门协同共推工作机制。由市人社局牵头,经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15个部门同意,通过《行动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联合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政、残联等5部门印发《枣庄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岗位类别、人员条件、聘用程序、待遇标准等事项,为规范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撑。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残联等部门,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岗、帮扶帮富残疾人公益岗等专项岗位,进一步拓宽城乡公益性岗位范围。

  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

  强化上下联动,坚持合力推进。建立完善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联动机制,配齐配强各级工作力量,切实保障工作快速推进。市、区(市)负总责,负责确定工作目标、细化政策、筹集资金、指导监督等工作。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岗位开发、人员管理、待遇发放、督促检查等具体工作;村(社区)参与做好符合安置条件人员数量和就业需求摸排、人员组织及日常管理。

  兜清两大数据库,确保人岗相适。会同乡村振兴、残联、民政等部门,开展广调研、大摸底,调查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17.4万人次,摸清“4+2”类群体总数及需求,建立安置对象数据库,明确“人从哪里来”。自然资源、林业绿化、农业农村、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部门全面挖掘岗位资源,细化明确岗位类型、岗位数量、岗位条件,建立岗位需求库,明确“岗从哪里设”。规范公告发布、报名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协议签订等过程管理,确保“人岗相适”。开展“通用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将室外灭火、水源地养护、岗位自我保护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开办农民技能培训夜校,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对公益岗位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公益岗位人员技能水平和履职能力。

  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公益岗。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将增设公益性岗位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施“红色引领绿色添彩”生态公益岗位开发工程,探索充分就业和生态保护双赢之路。围绕“一山(抱犊崮)、一河(大运河)、一湖(微山湖)、一园(冠世榴园)、一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一城(台儿庄古城)、一道(环城绿道)”,重点开发山林防护、河湖治理、湿地保护、绿化保洁、景区环卫、文化守护等6大类生态公益岗位,传承红色基因,扮靓绿水青山。立足本地实际,打造“一区一品牌,一镇一特色”,区(市)打造“亭好就业”“峄心峄益榴享”等7个生态岗品牌;镇街创设“孟享公益”“七色生态岗”等N个镇街特色,全市上下形成“1+7+N”品牌体系。

  服务基层治理,开发专项公益岗。围绕各部门工作需要,广泛开发专项公益岗,实现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双赢。聚焦文明建设,安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岗1248人,组织文明实践特色活动,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聚焦乡村振兴,结合“山水林田大会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61人走上“乡村网格员”“村容保洁员”等岗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发展。聚焦疫情防控,组织600余人深入社区、村居等防疫“一线”,开展信息录入、物资配送、封控区协管、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筑牢疫情防线。聚焦农村公共设施管护,组建424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员”队伍,做好器材日常管护保养等工作,推动村居人、财、物统筹使用。

  强化托底帮扶,创设流动公益岗。全面摸排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基本信息,将暂未安排上岗但急需就业的人员纳入流动公益岗“蓄水池”,根据其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挖掘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较小、劳动时间灵活、劳动区域自主的计件工、计时工和季节工等临时性、短期性就业岗位,通过微信群推送、送岗上门等方式推介就业信息,推动流动公益岗人员就近灵活就业,确保“共同富裕一个不少、一个不落”。截至目前,已通过流动公益岗安置就业500余人。

  多方筹措,夯实资金保障。统筹就业补助资金和涉农存量资金,将公益性岗位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今年以来,省级拨付补贴资金5521万元,市级筹措资金32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8428万元,确保资金足额到位。

  借力第三方,突出专业管理。坚持从优“引”、明确“责”、严格“管”的原则,各区(市)积极购买第三方服务,打造“人社业务骨干+镇(街)工作专班+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员”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辅助开展公告发布、招聘面试、审核公示、协议签订、补贴发放、保险缴纳、争议处理及日常考核管理等各环节工作,有效解决管理缺位问题。

  打造公益岗驿站,提供贴心服务。依托村委会和村内原有公共场所等阵地,因地制宜打造公益岗驿站。驿站内配备空调、饮水机、桌椅、应急医药箱等设施用品,为上岗人员提供便利服务和休憩场所。同时设立会议区、学习区等功能区,提供岗位培训、政策学习、活动开展等综合服务,推动公益岗人员等困难群体融入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各项工作,提升公益岗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抓牢全程监管,盯紧工作落实。综合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建立上岗到退出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确保全程公开公平公正。细化日常管理,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有岗有人有事”,有效遏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问题,确保资金安全。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列入2022年度市政府重点督查项目,纳入人社领域对区(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重要指标。抽调84名年轻干部组成9个督导组,针对岗位开发、资金配套、人员管理、待遇落实等工作开展实地督导检查50余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全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重点面向城乡困难群体、大龄失业人员,加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充分就业、有效增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作出积极贡献!(华敏)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