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千亿球友会app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市域特色产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体系日趋完善。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技术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质量强国的重要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推进平凉计量工作发展,平凉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平凉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建、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总量达到70项,部分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完善计量人才培养机制,全市注册计量师总人数达到40人以上;建成计量监管服务信息平台;培育创建诚信计量承诺单位400家。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市域特色产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体系日趋完善。
到2035年,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计量”工作格局,计量在我市重大战略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标数量达到100项以上,强制检定项目建标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水平与计量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建成符合我市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计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实施方案》主要从加强计量基础研究、优化计量应用服务、加快计量能力建设、提高计量监管能力4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具体内容包括:
1.加强计量基础技术研究。紧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开展碳计量、污染物检测、机动车安全、环保监测、诊疗设备实时校准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突破,进一步提升计量技术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2.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依托全省计量数据服务云,推广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eCQS),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推动计量产业链条数据融合共享,推进数字化测量、工业互联及复杂系统综合计量,运用在线监测、远程校准等数字化计量技术,推行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内外部管理信息化、数字校准证书无纸化转型,促进计量器具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建立符合平凉发展实际的量值溯源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3.构建计量创新良好生态。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构建以计量技术机构为支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企业为依托的计量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单位申报省级测量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推进计量机构技术能力建设,打造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按职能分工负责)
4.支撑重点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聚焦九大重点产业链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建立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和绿色产业体系急需的化学分析类、力学大型、光谱、温度类等先进计量标准,突破一批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等“卡脖子”难题,增强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5.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类计量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提升温度、流量、烟气、水质等在线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能力。加强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检测实验室的监管,落实计量器具管理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建立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在用环境监测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8%以上。(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6.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利用先进测量技术,重点加强碳排放、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应用和研究,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全覆盖。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监管,推动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深入开展能效标识、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能分工负责)
7.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全省文旅康养基地建设,重点在疾病防控、营养与保健品、生物制药、体育健身、医疗器械等领域,强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提升检定和校准技术能力。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新型化验设备、诊疗设备的计量标准建设投入,做好医疗行业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建立健全安全防护领域相关计量器具社会公用标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行业计量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8.科学构建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按照“量大面广不出县,精密仪器市内检”的思路,面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及民生需求,构建链条清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市、县两级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努力破解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落实省、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指导目录要求,全面加强计量强制检定工作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大力提升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自主检定量传覆盖能力,填补我市量值溯源链建设空白。(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9.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能力建设,提高公益性计量服务水平,推动计量技术机构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计量设施建设,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提供计量支持。加强计量技术机构间的协同服务、协同创新,构建优势互补、优质高效、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计量技术服务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国网平凉供电公司按职能分工负责)
10.加快企业计量能力建设。通过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等方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工业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的管理,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落实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协同开展研发应用,建立创新高效的企业计量服务保障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税务局、市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完善全过程计量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满足产业计量服务与民生计量保障需求的计量紧缺人才和计量科研团队,建立我市计量专家库。鼓励和支持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计量比对,开展计量技术比武活动,增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大注册计量师制度宣传力度,加强注册计量师、计量标准考评员队伍建设、计量专业职称评聘以及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升计量人才队伍层次。(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2.推动服务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技术服务。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支撑服务。(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3.强化民生计量保障。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民生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民生计量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对加油(气)站、出租车计价器、集贸市场(超市)衡器、餐饮业、民用“三表”等重点民生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眼镜制配场所、定量包装商品等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行为治理。加大对粮食收储、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和保障力度,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粮食和储备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4.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发挥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作用,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治理模式。在集贸市场和超市卖场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在供水、供电、供气、成品油、眼镜验配等领域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典型,落实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措施,对失信主体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计量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5.落实计量监管制度改革。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开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和标准物质监督检查,保障计量单位统一和标准物质供给质量。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6.提升计量法制工作水平。加强计量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学习,认真做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修订后的工作衔接和宣传贯彻。加强计量执法协作,推动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强化依法移送、依法办案意识,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7.严厉打击计量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计量作弊防控技术研究,聚焦加油机,数据指示秤等重点计量器具,扎实开展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和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检定证书和报告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快速查处计量投诉举报。(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加强计量宣传、强化督查评估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苏州市计量测试学会关于发布《洁净室服装及织物 空气粒子过滤效率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的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