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部分道路拆除中央隔离护栏的行为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原本旨在提升交通流畅性和市民出行体验的举动,却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管理、公共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质疑。
多家媒体报道称,重庆九龙坡区部分新建不久的隔离护栏被迅速拆除,这些护栏本应是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设施。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拆除隔离护栏后,道路变得更加宽敞,驾驶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行效率也有所改善;有市民反映,车行道中央隔离护栏拆除后,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机动车随意调头,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就连道路两旁的人行护栏也是这样。刚建设完工的九龙坡华岩镇福联大道两边安装了人行护栏,道路目前还没投入使用。然而,今年7月,所有的人行护栏突然全都被拆除。
拆除护栏背后的逻辑能否站得住脚?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办公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展隔离设施的整治工作是因为市民素质和司机的文明驾驶行为已有所提升。然而,这一结论却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相关部门认为“当地群众文明程度提升,相关路段不再需要护栏隔离栏”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有没有相应的调研分析、数据支撑呢?这值得讨论。
一是决策透明度的缺失导致公众对行政决策产生信任危机。安装前的规划设计、拆除前的行政决策是否都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评估?是否有足够的道路规范、事实数据支撑安装或拆除的决策?与此同时,根据前期九龙坡融媒体中心报道,该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寻求专业指导,制定拆除方案。但到底拆除方案是什么?有没有像行政部门说的那样采取一路一策?需不需要试点?笔者没有找到相关部门的公告、方案及时间。
二是拆除过程中是否存在资源浪费?那些刚建成不久、尚未发挥作用的护栏就这样被拆除,显然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虽说这次规模化拆除护栏结束了,但今后会不会再花钱在老地方重新安装?而且,拆除后如何保障交通安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乱象?
这两个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作出详细的回应。这既是对城市发展的负责,也是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体现。
虽说一座城市道路隔离护栏高度与城市文明程度成反比,拆除隔离护栏,还路于民、畅通交通,是文明所向、大势所趋。护栏安装有安装的作用,拆除也有拆除的原因。但公众还是担忧,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细水长流的,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即刻提高的,重庆九龙坡此次道路护栏建了又拆,今后会不会拆了又建?(向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千亿球友会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