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366-5866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时间:2024-08-11 13:38:15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2020年8月19日,习在十八联圩考察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2021年5月,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第一批“山水工程”的重大支撑性子项目正式开建,通过退渔还湖、退塘还湿,采取内源污染分级处理、生态滤岛、行蓄洪约束下的湿地生态修复等创新性技术,消除底泥释放风险,构建芦竹沼泽、湖泊湿地、湿草地、季节性草滩和森林沼泽等湿地环境。项目共完成湿地修复面积320公顷、林草等植被生态覆绿面积268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410公顷,于2022年7月完工。

  项QY千亿球友会app目实施后,十八联圩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湿地内挺水、浮叶、沉水等水生植物37种,形成错落有致、相互协同、初具规模的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构建成完整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年净化南淝河水量约2.1亿立方米,消减氨氮、总磷等入湖污染物近30%,可有效削减南淝河入巢湖污染负荷,湿地净化后出水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

  湿地内目前共观测到鸟类17目190种,包括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白琵鹭、黑脸琵鹭、游隼和小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各种淡水鱼类达64种,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的湿地风貌。

  项目在控制洪水、调节洪峰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极端降水条件下可消纳1.09亿立方米洪水,极大缓解防洪压力,有效维护合肥市城区安全。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项目充分发挥了生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蓄洪调节等综合功能,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湿地在开展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等方面有非常优越的条件。项目生动呈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成为“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的生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下一步,将着力探索环巢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新机制,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争取形成更多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政策制度创新成果。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