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则天下安;乡村兴,则百业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下辖19个镇、426个行政村,行政村数量位居全市第四。乡村人口40.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0.3%。全面加强乡村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顺义区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平原新城的重要基础。按照“平原新城看顺义”的目标要求,顺义区委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难题,推动河东河西(潮白河)地区均衡发展,蹚出了一条乡村精细化治理的有效路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顺义区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压实镇党委的党建责任,做深做细“人”的工作,狠抓农村党组织建设,使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筑牢战斗堡垒。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强化全国红色试点村、北京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全部摘帽。开展农村党建“竞位争先”擂台赛,比阵地、比队伍、比制度、比活动、比服务,配套实施星级党建项目培育计划,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建立农村党支部班子届中分析机制,及时调整状态不佳、履职不力、年龄老化的支部班子。深化实施农村党组织分类提升计划,把全区村级党组织划分为引领示范、优化提升、整治转化三种类型,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锻造过硬“头雁”。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党组织书记信息管理平台。2023年以来,累计调整村党组织书记23名。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总量控制、划分档次、拉开梯度”,将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好”“较好”“一般”“差”4档,使绩效奖励平均档差不低于20%、最大差距不低于50%,将考核结果全镇通报,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
培育优质“雁阵”。农村干部是加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整体推进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对照“十不能”标准,建立“镇级初审、区级联审”工作机制,把好村干部入口关;通过导师帮带、科班培养、学历教育、轮岗锻炼等方式,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研究制定《关于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育、使用闭环机制的意见》,要求镇党委提级管、直接抓,吸引能人贤人回村发展。2023年在全市率先为每个村配备至少1名大学生村务工作人员。目前,已储备成熟的村级后备干部955人,15人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
壮大党员队伍。蓄好党员发展的源头活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明确“区委组织部—镇党委—村党组织”3级26项责任清单。2023年农村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51.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4.0%,首次实现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村动态清零,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进一步扩充。
“有制”才能“有治”,“善制”方能“善治”。顺义区委高度重视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抓手,聚焦责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奖惩3个环节,探索完善密切衔接、协同发力的全链条机制,使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
理顺责任体系。在乡村一线召开全区以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治理现场会,建立“区—镇—村—单元网格”4级责任体系,压实村党组织书记、包村干部、“两委”干部、网格员4类人员网格责任,推动建立“一人一格、一格多责、一人多能、格内见效”的管理模式,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全区按照全区域覆盖、全要素统筹、全信息共享的原则,划分单元网格4418个。坚持多网融合,推动网格员与协管员“两员合一”,引导26类协管员力量整合落格,实现一张网格全覆盖、一套人马管全部,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基层治理格局。
加强监督检查。聚焦接诉即办、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区级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强化日常巡检;各镇常态化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精准补齐短板。配套完善网格责任倒查机制,对于履职缺位问题,进行追溯倒查,打通堵点、压实责任。针对乡村地区的多元诉求,建立分类督办机制:紧急诉求立即督办,民生诉求重点督办,疑难诉求挂账督办,提升了诉求办理质效。2024年以来,先后对95个村进行具体指导,一对一上门指导20次,形成“体检报告”23份。
从严考核奖惩。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纳入全区党建工作实绩考核体系,重点围绕乡村治理工作,设置专门考核指标,考准实绩、树牢导向。建立“热线+网格”融合互促的综合考评督办机制,综合案件质量、主动发现能力、社情民意收集等9方面情况,对各村专职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定期通报。2023年,通报表扬720人次、通报批评209人次、辞退4人。2024年5月,召开全区城市协管员网格员工作大会,对60名城市协管员网格员进行表彰。
乡村要治理,产业必兴旺。顺义区委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个理念,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3.4亿元,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达3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77元。
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将全区19个镇划分优化发展镇、重点发展镇、生态发展镇3类,推动重要产业、优质项目向农村地区倾斜、向河东地区汇集。制定《顺义区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围绕乡村经济发展进行专章部署。聚焦生猪(种业)和设施蔬菜两大主导产业,高标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蔬菜产业带,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赵全营镇北郎中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实施27个产业升级和风貌提升项目,推动片区整体提升。
突出优化整合。“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村地区管”机制,规范农村土地合同管理,区级审核土地合同1689份,指导镇级审核4355份、纳入市级综合管理平台涉地合同8.8万余份,推动集体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整合闲置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引入优质项目,有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成立镇集体土地联营公司,引导各村用土地使用权入股,强化土地整体规划利用。针对村集体账户存量资金,进一步增强规模效益,提升存款收益,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5000余万元。
创新有效路径。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鼓励各村探索发展与村情契合的经济业态,聚焦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物业服务等领域,成立集体企业、组建合作社,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深挖农业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等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全区现有“北京优农品牌”32个,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治理好不好,先看环境美不美。顺义区委坚持把环境建设放在乡村治理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持续用力,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民生环境、干事环境,为打造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制定《顺义区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办法》,开展“五边整治”行动,持续促进环境提档升级,综合成绩稳居平原新城第一。探索建立“门前三包”正反典型通报机制,变“被动管”为“主动治”,形成“部门联管+联盟共管+商户自管”的共治共享格局。优化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推行“桶站集中、入户收集”模式,垃圾分类考核成绩稳居全市前列。建设改造626座农村公厕,农民“将就”如厕变成“讲究”如厕。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废水”转化成为“肥水”。持续扮靓村容村貌,“四季有景”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改善农村民生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工程,实现无煤化,率先在全市创建19个镇级煤改清洁能源售后服务中心,惠及村民17.4万户。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建立“区内城乡手拉手”工作机制,推动城区校与74所农村校开展“拉手”共建。在村村通公交的基础上,试点推出安全校车,护航农村学子上学路。推进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依托乡镇卫生院,各镇至少设置一个院前急救工作站,平均急救反应速度在全市排名第一。充分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面向农村劳动力定向举办招聘会,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率高达84.51%。
优化干事创业环境。为干部树导向。着眼乡村发展需要,精准选配干部,充实镇领导班子力量,把敢担当、愿干事的乡镇干部,调整到重点地区、关键岗位,持续释放有为有位、善为好位、无为无位的鲜明信号。2023年以来,为各镇领导班子优化调整67名领导干部。为基层减负担。以“三个规范”为抓手,着力清理超出农村工作事务、机制牌子、系统表格、证明事项等278个;杜绝多头考核,废止千分制等烦琐考核办法,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纳进来,让村干部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上。为农村留够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接、引导各方资源向农村聚集;设定基层干部借调禁止线,为基层保留充足治理力量;持续面向全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公务员,让村干部个人发展有盼头、人人干事有劲头。为村务提效能。坚持减负与赋能同向发力,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服务群众效能。
风清基层治,气正乡村兴。顺义区委坚持把好风气建设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治本之策、巩固治理成效的长久之计,推动好风气在潮白河两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修好用好村规民约。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共享,指导全区426个村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树文明乡风新导向,破陈规陋习旧规矩,明确褒奖事项、禁止条款,营造“人人都是主人翁、村里有事商量办”的浓厚氛围。将村规民约执行情况与村民福利发放相关联,树立“红黑榜”,对模范遵守的进行奖励激励,对违反的予以曝光惩戒,确保村规民约立得住、能落地。
挖掘宣传好人好事。出台《关于大力营造“顺义好风气”的工作方案》,建立“发掘线索—培树典型—向上推荐—帮扶礼遇—宣讲宣传”的闭环机制,发挥基层网格“触角”作用,发现宣传善行义举。建立好人好事通报机制,每月通过党员大会点名表扬、大喇叭广播、各级媒体宣传等方式,强化正面引领。推动家风、行风、社风良性互促,对于做好事的人员,由属地向其所在单位或其子女所在学校发出表扬信,做好事、当好人在顺义蔚然成风。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作为区委重要工作议题,坚持高位统筹、密集调度,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动员、供给、组织、阵地、文化和支持保障体系。突出党员带头、模范先行,确定2024年为“党员志愿服务年”,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报到、党员户挂牌等形式,要求党员带头亮明身份、认岗领责、承诺践诺,成立“国门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1066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4000场。以党员志愿服务牵引社会志愿服务,引导全区人人争当志愿者、个个营造好风气,全区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近30万人。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使乡村治理呈现出新面貌。
天津市各级妇联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法治宣传赶大集 巾帼普法零距离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商会)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