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366-5866

联合国减灾办: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获国际大奖

时间:2024-06-27 23:50:10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近日,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发布报道,介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教授荣获2023年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国际风景园林奖(Cornelia Hahn Oberlander Prize,以下简称奥伯兰德奖),并强调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与前瞻性。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0月17日,美国文化景观基金会(The Cultural Landscape Foundation,以下简称TCLF)宣布,中国景观设计师俞孔坚荣获2023年奥伯兰德奖。奥伯兰德奖每两年颁发一次,奖励包括10万美元奖金和为期两年的系列公众参与活动,传播获奖者的作品及其景观设计思想。

  奥伯兰德奖旨在表彰那些“具有非凡才华、创造力、勇气和创造力,富有远见,并拥有大量景观设计建成作品的设计者。”本届奥伯兰德奖在全球范围内共有300多位候选人被提名,俞孔坚由奥伯兰德奖策展人约翰·比尔兹利(John Beardsley)提名推举。本届奥伯兰德奖评委会由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七名专家组成,他们高度评价俞孔坚为“一位才华横溢、实践作品丰硕的设计师,也是世界范围内推动景观学和风景园林事业进步的引导者、推动者”。俞孔坚一直倡导并践行“海绵城市”理念,以应对气候变化加剧带来的城市洪涝问题,该理念于2013年被中国采纳为国家政策之一。

  俞孔坚将景观设计视为一门“生存的艺术”。TCLF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A.伯恩鲍姆(Charles A. Birnbaum)表示,“俞孔坚坚信景观设计学是一门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危机的学科,这一观念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加拿大、丹麦、埃及、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墨西哥、荷兰、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南非、瑞典等——的规划设计师和决策者。”他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基于自然的生态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湿地、绿道、公园、林地、雨水花园、屋顶花园、透水铺装、洼地等),解决因气候变化加剧导致的城市洪涝问题:这些生态基础设施如同一块块海绵,吸收并储存雨水。这与仅仅依赖传统的钢筋水泥河堤坝、拦河大坝、管道、排水渠的灰色工程解决方案截然不同。自2014年被纳为国家政策以来,中国已在70多个城市中开始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希望在2030年时,80%的中国城市能够吸纳其范围内70%的降雨。

  除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身份外,俞孔坚还是土人设计的首席设计师,率领着这支由400名职业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队,获得了无数国际奖项。“土人设计”中的“土”即泥土、土地和地球,“人”即人类,“‘土人’的意思是‘以土为生、立足于地的人’,是指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土人的设计理念是“倡导人与土地的和谐共生,建设可持续的未来”。俞孔坚于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设计学博士学位,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同时,他也是国际获奖期刊《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的创刊人和主编。此外,他还受邀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也是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俞孔坚被誉为“中国的奥姆斯特德”。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是美国景观设计界最具影响力的先驱之一,也是纽约中央公园的联合设计者。然而,俞孔坚却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1963年,他出生在浙江省金华东俞村,并在那个人口不足500人的村子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在他的印象里,故乡是一处“桃花源”:白沙溪从山间流下,经过36道古堰,灌溉农田,而后注入婺江。他说,每当梅雨季节,白沙溪水涨,整个村庄都弥漫着一种兴奋,因为鱼儿会沿溪水溯流而上,越过低堰,游入稻田,在水潭和水沟中产卵,而这正是捕鱼的好时节。

  “俞孔坚从一个来自中国偏远村庄的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当今景观设计领域的国际杰出大师,经历了一段非凡的历程。”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在2012年出版的《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Designed Ecologie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ongjian Yu)一书中写道:“在他(俞孔坚)的成长记忆中,村子里山林迷人神秘,溪流鱼虾成群,但却亲眼目睹森林被砍伐,河水因污染而生命绝迹,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对重建和保护自然如此深情和执著;他因为祖辈的‘富农’身份而遭到了社会排挤,而当他来到大城市后,又因为自己是‘乡巴佬’而遭受社会歧视,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为何深怀‘公园应为人人所享’的信念;他热爱农耕,并为他的公社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而自豪,这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他对‘纯粹’装饰性景观感到厌恶;他学会如何利用稀缺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坚持创造低维护且丰产的景观。”

  1978年,中国改变了因家庭成分而限制家中子女入学的政策。据比尔兹利称,两年之后,俞孔坚成为“当年他所在的县中学里三百名毕业生中唯一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毕业生”。他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又因为分数较高而被选入风景园林专业学习。这也是当时中国唯一开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而后,俞孔坚又于1987年获得了硕士学位。

  俞孔坚讲述了对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刻影响的三个事件。1972年,也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那一年,他的村庄首次使用了农药——DDT。这种杀虫剂的使用导致大量鱼类死亡,人们食用了受污染的鱼也因此生病,然而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种杀虫剂有毒。一年后,俞孔坚不慎掉进白沙溪中,当时正值雨季,河水暴涨,幸好他抓住了溪边的一棵柳树,才得以脱险——正是这溪滩上的树木让河水流速得以减缓。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包括他的家乡东俞村,开始大规模修建混凝土堤坝、涵洞、管道等。这些“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破坏了当地河流的自然形态,混凝土筑成的灌溉网络替代了原来因地制宜的灌渠水系,河漫滩上的树木和植被(正是那些让他免于溺水的树木和植被)随之消失殆尽。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俞孔坚表示,“我自己的‘桃花源’毁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是时候需要一场革命”,而建设“海绵城市”正是这场革命的核心所在。

  在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后,俞孔坚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海滩的SWA设计集团工作,后于1997年返回中国。在他2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拯救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他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大尺度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时为捍卫和提升公众利益所做的贡献。

  1995~2003年间,他先后提出“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基础设施”“反规划”“海绵城市”等理念,他在这些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为中国政府的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运动提供了科学支撑。他创建的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之初仅有三名学生,现在已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1200余名。他通过向中国领导人的建言献策,以及给部长、市长等各个级别的政府官员的600多场演讲,影响中国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的观念,从而使许多城市建设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他担任多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其中包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迄今为止,俞孔坚及其团队已经在200多个城市建造了约600个项目,分布于中国、法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新加坡、泰国、美国等诸多国家。

  建于2001年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占地11公顷,在一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破产于1999年的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公园并未夷平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场地;相反,作为“海绵城市”理念的早期范例,在公园中设计了亲水岸线,保护了水岸植被,同时保留了部分工业遗产建筑和机器、码头等可以被重新利用的工业结构。俞孔坚认为,工业遗产景观设计重在保留包括工业遗址和具有生产功能的景观在内的文化景观遗产。

  建于2007年的河北秦皇岛红飘带公园(汤河公园),其设计亮点在于通过最小干预引入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一个500米长、蜿蜒于狭窄汤河水岸之上的红色长凳状构筑物。它集栈道、座凳和照明功能为一体,可从内部发光,在夜晚发出熠熠红光。公园完全保留了场地中郁郁葱葱而又多样的原生植被,清除了垃圾,为居民提供了宜人的休憩场所。

  建于2010年的上海后滩公园占地14公顷,十分狭长,建于黄浦江沿岸的工业棕地之上。公园中的湿地能够有效调节雨洪、净化水体。项目循环利用场地中的工业构筑物和材料,在生态基底上构建起一个步行网络及一系列可供休憩的空间。

  建于2011年的黑龙江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占地34.2公顷,这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造于一片濒临消失的湿地上,是最早受到广泛关注的“海绵城市”项目之一。公园内包含一系列池塘和土丘,不乏原生草甸和白桦树丛等,营造出茂密的森林和湿地环境。场地中密布的小径和高架步道为游客提供了充足的休憩机会。

  建于2016年的海南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位于三亚河沿岸。这个郁郁葱葱、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公园占地10公顷,由城市垃圾场和混凝土防洪墙改造而成。场地被重塑成一系列指状的地貌,几处凉亭由栈道和空中步道相连,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休憩空间。

  建于2016年的海南三亚东岸湿地公园占地68公顷,是中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最早的示范性项目之一。公园由河流廊道中一片被污染的湿地改造而成,那里曾经布满了城市垃圾。设计将湿地、池塘、稻田、绿道和沿海栖息地整合为一个整体海绵系统,以蓄留雨洪、净化城市雨水、补给地下水。这处绿色基础设施还整合了相互串连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整个公园提供了自由通行的道路体系。

  建于2022年的江西南昌鱼尾洲公园占地51公顷,将原有被污染的养鱼场和粉煤灰堆放场改造为了一处漂浮森林。数十个小岛上种植着水杉、水松和池杉树,岛屿周围环绕着鸢尾和各种水草,有助于调节雨洪和净化水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并营造出沉浸式的都市绿洲。人行步道网络将桥梁、平台、凉亭和观景塔等关键景观节点串连为一体。

  建于2023年的泰国曼谷班加科特森林公园占地41.3公顷,场地原为烟草厂,内有许多单层仓库,在短短18个月内就被改造成曼谷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最大的公共休闲空间。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原有树木被完好保留并融入到新的设计中,同时几个工业仓库也得到了重新利用。三处新建的湿地包含多个小岛,在提供栖息地的同时,能够调节和净化雨水。

  建于2007年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中国城公园是与波士顿美国卡罗·约翰逊景观规划设计师事务所(CRJA,现为IBI集团)合作完成,占地约0.3公顷,是波士顿中央干道及隧道工程“大开挖”计划中45个公园和公共广场之一。项目利用地下隧道取代了六车道高架高速公路,而先前的出口匝道则被改造为弧状矩形的公园场地,包含一条蜿蜒的小路,两侧排列着低矮的石凳,尽头是一个开放的多功能聚会空间。

  建于2018年的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庆喜公园,占地0.27公顷,位于华埠国际区的中心地带,其标志性的多棱角孔状红色金属门,灵感来自于亚洲传统的剪纸和折纸艺术。该项目是与总部位于西雅图的SvR设计公司(现为MIG SvR公司)合作完成,场地中包含多个受启发于中国梯田景观及俞孔坚儿时乡村经历的花园阶地,以及各种聚会和表演空间。场地中的植物包括紫薇、白皮松、竹子 等中国乡土物种。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加里·希尔德布兰德(Gary Hilderbrand)近期表示,俞孔坚是“中国景观设计领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代言人——这个国家需要采取广泛的环境拯救行动。”

  “俞孔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TCLF主席伯恩鲍姆说,“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和概念将自然与文化交织在一起,并致力于卓越的设计,他的许多理论成果已被中国——这个世界范围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采纳为国家政策,具有卓越的国际意义和全球影响力。”

  两年一度的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国际景观设计奖的奖励包括10万美元奖金和为期两年的公众参与活动,旨在提高景观设计的影响力及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欣赏和对话。《》将该奖项的命名者科妮莉亚·哈恩·奥伯兰德(Cornelia Hahn Oberlander)誉为“景观设计界的圣母”,评价她是“第一批呼吁关注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师之一,也是雨洪管理系统和绿色屋顶的早期实践者”。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


【产品推荐】